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国防史研究
历年成果

【张星星】《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聚焦〈序言〉》

作  者
张星星
发表/出版时间
2002年07月01日
学科分类
国防史研究
成果类型
专著
发表/出版情况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PDF全文
  迎着新世纪的金色曙光,迈着现代化的豪迈步伐,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75周年诞辰的光辉日子。75年来,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穿过民族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战胜了一切强大敌人,征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经受了种种严峻考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捍卫伟大祖国的主权和统一,为保卫人民和平安定的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卓越功勋,谱写出无愧使命的历史辉煌。
  人民解放军75个战斗的春秋,75年光辉的历程,仿佛一条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长河,穿越20世纪的急流险滩,激荡在21世纪的时代潮头。我们从这条75年的长河中,撷取了75朵涌动在历史大潮中的浪花,通过“大事聚焦”、文图并茂的形式,奉献给新时代的年轻军人和关注人民解放军以及中国国防建设的热心读者,以求生动地描绘出人民解放军成长、发展、壮大的战斗历程,充分地展示出人民解放军在75年历程中创造的丰功伟绩,集中地反映出人民解放军向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目标迈进的雄壮步伐。

  红星照耀战旗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一支人民军队。75年来,这支人民军队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旗所向,无往不胜。75年的历史证明,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解放军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建军原则,是人民解放军的建军之本、发展之本、胜利之本。
  1927年的中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遭到惨重失败,年轻的共产党人跌倒在血泊里,革命的工农群众受到血腥的屠杀和镇压。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武装斗争的旗帜,在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之中,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领导创建了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由此,中国劳苦大众有了一支为自己求解放、谋幸福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成为这支人民军队的伟大缔造者。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决策、英勇奋斗和坚强领导,就没有人民解放军的诞生。
  从人民解放军创建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这支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牢牢掌握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和指挥权,逐步确立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制度和方针原则,正确规定了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建立了一整套党在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制度,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发展和克敌制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直到军队建设的新时期,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保证了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成为人民解放军胜利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的根本源泉。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讲道:“幸赖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争取人民的权利,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89年共和国度过了一场政治风波,邓小平在中南海欣慰地称赞:“实践证明,我们的解放军考试合格。”“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最可爱的人!”1998年取得了抗御特大洪水的胜利,江泽民又在人民大会堂称赞说:“抗洪斗争的实践再一次证明,我军是一支政治坚定、能征善战的军队,关键时刻冲得上、过得硬、靠得住,不愧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
  红星闪闪,战旗猎猎,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指挥枪——这个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和人民解放军的鲜明政治特色的根本建军原则,是这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群龙得首自腾翔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红军主要将领汇聚在贵州遵义的一座二层小楼上,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人民军队在生死攸关的危机时刻有了英明的统帅,中国共产党在历经曲折之后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的航船从此驶上胜利的航程。30年后,朱德曾用“群龙得首自腾翔”、“天空无限任飞扬”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和统帅地位的重大意义。人民解放军75年的辉煌业绩,铭刻着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的卓越贡献,凝结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统帅对人民军队的正确领导、英明指挥和亲切关怀。
  毛泽东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伟大统帅。在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他集中全党、全军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原则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领导着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夺取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指引着人民军队迈向“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的新目标。邓小平领导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建设的新时期。他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主题,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作出了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提高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反复强调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引导着人民解放军按照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江泽民领导着人民解放军继往开来,不断实现新的历史跨越。他面对世纪之交国际战略格局的风云变幻、新军事变革的汹涌浪潮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建设的新课题,提出了统揽部队全面建设的“五句话”总要求,主持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要求人民军队按照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科技强军的方针,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有力地推进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正确决策,成为指引人民解放军建设和发展的科学指南。
  人民解放军全军官兵对三代领导核心无比信赖,三代统帅同三军将士们息息相通。1960年深秋的一天,外出视察的毛泽东走进某团高炮三连的战士宿舍,弯下腰摸摸床上的棉被,亲切地询问身旁的战士,晚上睡觉暖不暖和?一个月多少伙食费?毛泽东和蔼可亲的笑容永远留在战士心间。1979年8月2日,邓小平登上一艘新型导弹驱逐舰。善于体察兵情的邓小平,看出了水兵们想同他合影的心愿。他坐在前甲板上,慈祥地说:“谁要照相就来照吧。”年近八旬的邓小平一批批地同舰上的领导、军官和水兵们合影,在甲板上坐了1个多小时。1990年10月的一天,江泽民登上一艘护卫舰。他看完指挥台、舰长室,又要到伙房去看看。工作人员考虑舷梯太窄、舱内气温高,劝他不要去了。江泽民一边说着“不要紧”,一边扶着舷梯下到舱内蒸气升腾的厨房,细心地询问水兵的伙食标准是多少?能不能吃到新鲜蔬菜?10多年来,江泽民每次外出视察,都要看望部队,看望基层官兵。在热浪灼人的吐鲁番火洲,在呵气成霜的东北边陲,在氧气稀薄的青藏高原,在风雨交加的三江抗洪大堤,他的足迹遍及所有的集团军、省军区,有的部队他还去过多次。三代统帅对三军将士的亲切关怀和教诲,像阳光、雨露似的播洒在广大官兵的心中。
  人民解放军75年的成长、发展和辉煌成就,倾注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亲切关怀、呕心沥血和运筹帷幄,凝聚着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人民军队三代统帅的智慧、胆识和伟大气魄。

  猛士如云唱大风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刘邦在这首《大风歌》中表达了对驻守边防、捍卫国家的勇猛战将的呼唤与渴求。1941年,朱德借用《大风歌》中的典故赋诗一首,热情歌颂了八路军抗日将士的英雄气概。诗中写道:“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猛士如云唱大风”——恰是对人民解放军战将云集、英雄辈出的生动写照。人民解放军75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1955年9月,共和国隆重举行了为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元勋们授予军衔和勋章的典礼。在这次授衔当中,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被授予大将军衔;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7名,中将军衔的175名,少将军衔的800名。这1000多名将帅,无不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沙场猛将。此外,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捐躯的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以及彭湃、韦拔群、赵博生、董振堂、杨靖宇等,也都是著名的军事家或杰出将领。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着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上,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遒劲的大字。碑下的浮雕上,雕刻着一幅幅革命军人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动人画面:八一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血战平型关、百团大战、三大战役、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英雄辈出的伟大军队,不断续写着光荣的英雄史诗。据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不完全统计,在人民解放军的历次战役战斗中,先后有100多万英烈牺牲在杀敌战场上,牺牲的师以上干部就有2000多人。十七勇士飞夺泸定桥、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英雄故事,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勇斗强敌、敢打必胜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军人沿着英雄的道路不断创造英雄的伟业。
  和平时期的军队,虽然没有了战争年代的炮火硝烟和轰轰烈烈,但是军队的特殊职能和军人的特殊职业,同样要求军人具有超出一般社会成员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和牺牲精神,同样也在不断创造着时代的英雄。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战士王杰、“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模范团长”李国安、“扶贫司令”彭楚政、“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年轻军官柏耀平、“用忠诚托起使命”的许志功等等,成为和平时期人民军队英雄模范人物的杰出代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军营锤炼和锻造的优秀才俊,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市、农村、机关、厂矿等各条战线。据有关部门统计,从新中国诞生到上个世纪末,共有348万军队干部转业,4000多万名战士退伍。广大转业官兵如种子播撒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伸出根须,抽出绿叶,长出枝干,变成一片片参天大树,成为各条战线的栋梁之才,继续续写着军人的荣誉和事业的辉煌。仅1980年以来转业的154万干部中,有54万人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有33万人担任了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有30余人现任省部级领导;近1万人被评为优秀企业家;近3万人被评为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1984年以来,各地退伍战士被选拔使用的累计已达350万人,占同期农村复退军人总数的85%以上,其中有60万人担任了地方基层领导干部。
  人民解放军是一所培养英才的大学校,是一座锻造英雄的大熔炉。军人在军旅生涯中艰苦锤炼的特有素质和英雄品格,不仅可以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铸造辉煌,而且远可以延伸到军营以外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可爱的人”

  人民解放军从创建之日起,就把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75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用牺牲和奉献,书写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画卷。“最可爱的人”,就是祖国和人民给予解放军官兵的美好称谓和最高荣誉。
  在保卫祖国领土、捍卫国家安全的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将士用热血书写忠诚。当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解放军官兵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武器装备对比极为悬殊的条件下,“一把炒面一把雪”,舍生忘死,保家卫国,37万将士献出了生命。当一双双罪恶的魔爪伸向祖国的领土,人民解放军在青藏高原、北国边陲、西南丛林,展开了一次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给挑衅者以有力的惩罚,万里边疆留下了祖国卫士们一片片长眠的坟茔。共和国50多年的和平环境和领土完整,是人民解放军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最宝贵的忠诚。
  在守卫祖国边防、维护人民安定生活的斗争中,人民解放军将士用奉献书写忠诚。在长达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上和1.8万多公里的漫长海防线上,以及6500多个海上岛屿,从“黑河好八连”到“南海前哨钢八连”, 从“喀喇昆仑钢铁哨卡”到“爱国爱岛天涯哨兵”,一代又一代边关军人以“舍‘小家’为‘大家’”、“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奉献精神,实践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神圣誓言,筑起一道新时代的边关长城。如今,祖国的万里边海防线上,已崛起130多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和数以千计的省级开放口岸以及边贸互市点,对促进经济建设、丰富人民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自然灾害威胁时,人民解放军将士用无畏书写忠诚。无论是地动山摇,还是山火蔓延,无论是洪水肆虐,还是冰雪无情,哪里有灾害,哪里就有人民解放军,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军共参加抗洪抢险、抗震抢险、扑火抢险、抗雪抢险等各种救灾行动上万次,出动官兵500多万人,抢救转移群众3000多万人,救出各种物资价值数百亿元。在抢险救灾中,广大指战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舍身忘死,赴汤蹈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用行动实践了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下了无数催人泪下的爱国爱民之歌。
  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大局,人民解放军将士用服从书写忠诚。1950年到1956年,500多万经历战火考验的解放军官兵,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集体转业或退伍。他们中有30多个建制师60多万人,先后开进天山南北的戈壁滩和沉睡千年的北大荒,垦荒生产,屯垦戍边。1985年,中国军队决定裁减员额100万,1997年又宣布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两次大裁军,人民解放军一批又一批官兵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愉快地服从命令,脱下军装,奔赴经济建设主战场。1998年,全军部队坚决贯彻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决策,将2937个经营性企业雷厉风行地全部交给了国家和地方政府。人民解放军忠于党、忠于祖国、助于人民的优良传统,将在新世纪的军队建设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