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理论与对策研究
历年成果

【冷兆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抉择与可喜进展

作  者
冷兆松
发表/出版时间
2012年11月11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对策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中国网》
PDF全文

   

  中共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并发展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思想,标志着新中国处理经济建设好与快关系的理念和准则实现了重大的战略转变。十年来,我国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了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创新发展理念,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概念 

    

  200610月,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第一次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这与此前沿用10多年的又快又好的提法既有一定联系又有很大不同,字当头替代了字当头。这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动,而是发展理念的战略转变和创新。 

  为了推进又好又快发展,20079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商业峰会上的演讲中,胡锦涛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10月,中共十七大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立为国家战略。12月,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胡锦涛说: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动,但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 

  100多字的经典论述,强调了两个方面的战略要点。一是超越快字优先的又快又好的发展理念,树立好字优先的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不再将追求GDP的快速增长置于战略优先地位,而是要求在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上下功夫、见实效。二是超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确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在这篇讲话中,胡锦涛对这个战略要点做出了详尽阐释,其中在两个必须牢记的论断中说: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我们也必须牢记,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的发展,也就是党的十七大强调的,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二、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方向、基本要求、政策导向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很多情况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客观反映。在这个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十七大以来胡锦涛特别突出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200710月,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目标方向,即: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007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明确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1、必须坚持创新驱动。要实现由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我国能否由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3、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4、必须坚持内外协调,为我国现代化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提供持久可靠的资源保障,努力促进我国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5、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09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阐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个方面的政策导向。1、从制度安排入手,完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推进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导向。要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信贷政策、环保政策、土地政策、贸易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发展规划引导,形成系统的政策体系和强大的政策合力。2、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新突破。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要把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与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与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结合起来,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3、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正确的政绩导向是关键。要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既要看发展速度和规模,更要看经济结构是否优化、自主创新水平是否提高、就业规模是否扩大、收入分配是否合理、人民生活是否改善、社会是否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增强,总之要看是否真正做到好字当头、又好又快,从而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自觉行动。 

    

  三、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和重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20102月,胡锦涛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2010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强调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这里的加快,之所以加上引号,就是为了与过去几十年偏重于追求速度、数量上的加快相区别,是特指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且部署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的八个重点。 

  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不合理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调整经济结构,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对推动经济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3、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只有紧紧跟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潮流、在自主创新方面持续占有优势地位的国家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衣食之源、发展之本。5、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6、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没有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协调,没有相应的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相配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难以实现。7、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8、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和我国对外贸易占世界份额不断上升,针对我国的经贸摩擦和各种保护主义措施不断上升,单纯靠量的扩张来推动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已难以为继,必须加快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可喜进展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思想,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推动我国转型发展取得了可喜进展。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和要求,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内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善落实区域发展政策,东中西部发展呈现良性互动态势;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三大需求中,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强;在三次产业中,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可持续发展上,资源环境约束还在强化;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缩小差距的任务还很繁重。 

  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今后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2012723胡锦涛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全党同志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作者冷兆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