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历年成果>>综合研究
历年成果

【张星星】忠实记写新中国的光辉历程(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  者
张星星
发表/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23日
学科分类
综合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人民日报
PDF全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即有学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做过初步尝试。195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炎培在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应“及时收集和保存建国史料”,并“加以整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后,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三年级师生编写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南开大学历史系编写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与天津部分高等院校教师编写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授提纲(初稿)》。但是,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影响,这些著述带有明显的“大跃进”痕迹,被当作“历史创作的卫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伴随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对新中国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逐渐引起党和国家以及学术界的关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科学总结,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1983年,在全国范围有组织地启动了反映新中国各领域、各行业、各地区历史的系列丛书《当代中国》的编纂工作,为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和研究基础。经过各方面学者的艰辛探索与开拓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取得了众多学术成果,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最年轻的学科。

  主要成就

  编辑出版档案文献,奠定扎实的史料基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和“三中全会以来”至“十七大以来”等重要文献选编,系统收录了党和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献;国家机构和政府机关编辑出版了《人民代表大会文献选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等领域性或行业性历史文献;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编辑出版了《民族工作文献选编》、《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等专题性历史文献。中央还系统编辑出版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江泽民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选集、文集、文选、文稿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也在历史档案的开放与利用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加强学术研究和创新,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历时15年、动员全国10万人共同编写完成的《当代中国》丛书,共出版152卷、211册,是全面反映新中国发展历程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由学者编著的单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已先后出版数十种。按领域或门类研究的专门史著作、按历史阶段研究的专题史著作和集中研究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研究著作,已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和主要历史事件。各种类型的工具书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等。

  设立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发展和壮大学科队伍。1990年,中央批准成立了专门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纂、研究和出版的当代中国研究所。1991年,成立了以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著作为主要任务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创办了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业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创刊。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高等院校也先后设立了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史研究的学术机构或研究中心。

  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共同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各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通用教材。2006年,全国高等院校普遍设立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内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内容进入高等院校共同课教学。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依托当代中国研究所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先后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于2004年自主设立了当代中国史专业,其他许多高等院校也在相关学科下陆续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培养了大批新生力量。

  热点探析

  关于学科定位。多数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属于中国历史学的分支学科,是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的延续,是中国通史的现代或当代部分。但是,由于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并没有单独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名称,因而在对学科定位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分歧。有的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当代中国史有明显的区别,它以政治为主线,而当代中国史的研究范围较为宽广。这种观点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具体国家形态,抽象地谈论当代中国史,显然是不正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不仅应当研究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国家历史,同时也必须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历史变化。

  关于研究主线。一种观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应当着重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及其规律;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开创和发展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主线;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主线不是也不应当是由单一要素构成,而应当包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等多种要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主线的不同认识,实际上涉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对象和范围的认识差异。从狭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要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从广义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应该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变迁。只有从广义上来认识,才能正确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主线。

  关于历史主流。新中国的历史波澜壮阔,只有抓住本质和主流,才能从宏观上和整体上正确把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总体评价。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社会主义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辉煌壮丽的篇章。肯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主流,就应当着力于对历史成就和成功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关于正确认识失误和曲折。任何历史都不是也不可能是直线前进的。新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的确曾发生过失误和曲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如何正确研究历史上的失误和曲折,成为一个关键和难点。多数学者认为,应当把历史上的失误放在当时的背景下,科学地分析导致失误的主观和客观原因;应当全面认识历史上的成就和失误,而不应以偏概全、以错误的态度抹黑或丑化历史;应当着重于总结失误的教训,为今天的实践提供有益的鉴戒,使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都成为推动当代中国继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思考与展望

  明确学科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但是,目前在国家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独立地位,这就影响和制约了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中划时代的新篇章。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中国历史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无法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全部的历史辉煌。应当正式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定位,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独立发展,为繁荣中国历史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推进学科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一门年轻的历史学科,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学科体系和学科史等基础建设方面尚有不够完备、不够成熟之处,一些学科重大问题还缺乏系统的科学阐释和一致的学术认知。数量众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著作,既有建立在扎实研究基础上的力作,也有不少公式化、概念化、低水平重复的应时之作。应当认真学习和弘扬中国历史学的优秀传统,广泛借鉴各相关学科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为其发展和繁荣奠定更加坚实的学科基础。

  拓宽研究视野。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存在着过多地集中于政治史、偏重于国家重大决策的倾向,法制史、科技史、文化史、教育史、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轮廓的整体描述。应当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特别是加强对社会生活领域的研究,将丰富多彩的历史片断整合成全面系统的历史记述,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向“通史”方向转化,以更加全面、更加生动、更加多姿多彩地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图景。

  挖掘档案文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方面,既存在档案文献开放不够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已经出版或公开的档案文献未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缺乏新档案、新史料的支撑,成为一些研究成果陷入低水平重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已有学者利用中央部委或地方档案撰写出一些较有分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论著,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档案文献的挖掘力度,特别要充分研究和利用已经开放或公开的档案文献,以更加全面、更加细致、更加严谨的实证研究,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2009年10月23日《 人民日报 》第7 版(张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