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论文>>政治史研究
政治史研究

ST20220214368284445593.jpg

【周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作  者
周进
发表/出版时间
2021年07月26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对策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PDF全文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砥砺奋进史,也是一部不断铸就崇高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精神血脉的精神锻造史,“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研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可以更好地总结百年宝贵经验与实践启示,不断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迈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创造新奇迹提供精神滋养和不竭动力。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始终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形成历久弥新、日益丰富的精神谱系,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丰富,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代伟大实践。

  (一)理论逻辑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孕育革命精神、构建精神谱系的根本理论渊源。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受白色恐怖和枪林弹雨的血与火洗礼,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宁死不屈与大义凛然中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自己的信仰、坚守了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用奋斗和奉献书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并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马克思主义始终着眼于、出发于、落脚于、植根于人民的实践活动,并在人民的实践中不断被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既是一种世界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一种方法论,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铸就形成的精神谱系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和根本立场。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2]世界发展永无止境,矛盾和问题就永不休止,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斗争实践也永不停步。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基本精神底色。百年来,以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为指引,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政治清醒,经历了无比艰辛的斗争历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党,培育了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科学的、革命的理论学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最本质的特征和规定,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代实践的一条至关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观念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激荡碰撞中不断释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思想伟力。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3]P200这个深刻的改变,基于中国拥有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担当民族复兴历史重任并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斗争中培育了丰富而宝贵的革命精神,塑造了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谱系。

  (二)历史逻辑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历久弥新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孕育一系列革命精神的重要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爱国忧民、天下为公的情怀,留下了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屈原的“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的“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千古名句。数千年来,中华儿女爱国、忧民、忧天下,心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福祉,为国为民无私奉献。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遭受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和欺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各方进步人士纷纷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为了挽国家民族于危亡之时,救大众苍生出水火之境,应运而生。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艰辛探索、持续奋斗,塑造了一种又一种受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革命精神,使中华民族由沉沦危亡到乾坤扭转、由奋力崛起到繁荣富强,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道路。

  (三)实践逻辑

  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集中体现其政治觉悟、道德风范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精神谱系。同时,中国共产党也高度重视总结提炼革命精神,并结合具体任务发挥其化育功能,构筑起生动具体、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谱系,使其成为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1921年,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点燃起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4]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武装斗争,坚持统一战线,推进党的建设,创造了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锤炼了伟大的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西柏坡精神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在艰辛探索、精神昂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塑造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战天斗地、自力更生、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斗志。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产生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形成了小岗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5]P126-13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统筹“两个大局”,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世界大势相结合,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结合,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革命精神。这些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基本特征与体系建构

  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铸就的革命精神,既有着各具特色的科学内涵,同时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精神谱系,贯穿其中的核心要义、所展现的基本特征和构建体系都值得深入研究。

  (一)核心要义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改造世界、建设世界创造的重要价值形态成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一精神谱系拥有贯穿始终、相融相通的核心要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灵魂和根本支柱。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6]P73,是党的精神谱系之魂、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信念是人们向着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回望百年党的精神谱系,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精神,都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马列主义的生动体现,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勇敢追梦、执着圆梦的生动演绎,是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无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守理想信念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筑牢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坚定了“四个自信”。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永恒的价值追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7]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其他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毛泽东多次告诫:“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8]P665“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P136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也强调要以人民群众赞成还是反对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阐发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等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全面、充分地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这些理论塑造形成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崇高的政治品格。百年党的精神谱系在赓续中涵养了崇高的道德风范。一是对党的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第一位的政治品格。它不仅是党章明确规定的义务,是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更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保证。革命先辈牢记党员身份、矢志不渝奋斗,靠的就是对党的忠诚。对党忠诚,就是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二是不负人民的奉献。凡是凝练升华成为精神的,都体现了“奉献”二字,奉献给党、奉献给国家、奉献给民族、奉献给人民。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面临多大挑战与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与代价,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甘心奉献。无论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近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宝贵生命[3]P113,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壮烈牺牲[3]P293,还是脱贫攻坚征程中1800多名同志付出生命的代价[10],都生动彰显了千千万万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先进分子担当牺牲、无私奉献的道德风范。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永不褪色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7]P241保持艰苦奋斗,不仅意味着在物质层面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彰显着在精神层面保持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昂扬姿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立身立业的根基,也是我们立国立党的根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形成了永不褪色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秉持着艰苦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探索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发生了令世界瞩目的历史巨变。

  实事求是、创新创造是力量之源。从道路开辟、理论发展到科技探索,都离不开伟大的实事求是、创新创造精神。创新创造不是盲目蛮干,而是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精神谱系中蕴涵的创新、创造之力都是以尊重科学为前提的。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伟大实践中凝结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又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创新创造精神。从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奠基,到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开革命新路,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迎来中国革命胜利的光明前景,“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为新中国奠基创业,到小岗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上奋勇向前,再到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实事求是、创新创造精神基因。中国共产党百年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不仅实现了对中国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性改造,还实现了中国从落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飞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路径。

  (二)基本特征

  党的精神谱系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价值理念、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的系统,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每一种革命精神的形成,都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同时,所有的精神都不是形而上地闭门造车、坐在屋子里研究出来的,而是在实践当中孕育、发展、升华而来的。研究精神谱系的生成与赓续,必须和研究伟大斗争实践有机结合。其理论和实践发展生动体现着党对自身建设规律、治国理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清醒认识。

  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又不限于所产生的历史条件,在之后的党的历史中不断传承、与时俱进、紧密联系且有现实指导意义。故此,这些革命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党的精神谱系是在党完成不同时期历史任务和目标过程中形成的,推动着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具有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又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性。因此,赓续党的精神谱系,需要结合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把党在夺取事业胜利中形成的精神样态放在党的价值体系中整体把握,系统、完整、准确地把握精神谱系内在逻辑的一致性、一贯性和前后传承性,避免和防止碎片化、机械教条式的理解,坚决防止“无用论”“过时论”等错误倾向。

  先进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先进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然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天然属性。先进性体现在党的理论的先进性、组织和制度的先进性、工作方法的先进性等,并能在各种严峻复杂环境里坚持党性、坚守根本宗旨。科学性体现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创造条件推动事业创新发展。党领导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取得胜利靠的是人民的衷心拥护、指导思想的先进性、道路选择的科学性、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每一次精神塑造,都是党性淬炼、道德升华的结果,彰显着跨越时空的先进感染力和科学感召力。

  特殊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统一。每一种精神当中都有代表性人物,这些人既是个体,又构成伟大的整体,我们要把这些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放在人民群众、放在党的组织发展当中去考察,才能够看到伟大精神的群体性、看到力量的广泛性。一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用其英勇事迹,谱写了令人敬佩的精神力量。如,长征的漫漫征途中,红军战士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战胜强大敌人,攀越高山险峰、踏过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最终用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实现了战略转移,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正是这种英勇壮举,铸就了可歌可泣的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党每一次伟大实践所形成的精神样态的总和,既要看到其样态特殊性和差异性,更要看到其整体性、一贯性、系统性。任何庸俗化、碎片化、以偏概全地解读和粗制滥造地宣传,都不利于系统、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脉络。

  (三)体系建构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一个同根同源的庞大系统和整体,据不完全统计,在主流媒体上有明确概念宣传的达90余种之多。从纵向时序来看,这些革命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一脉相承的伟大精神谱系。从横向位序来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的伟大精神包涵人物、事件、会议、地域等多个方面,伟大精神的内容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科技、生态等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系统完整、时空交互的精神谱系构架。

  按照历史发展阶段构建时序谱系。这些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培育的伟大革命精神,不仅揭示着不同时代的主题和本质,也展现了精神代系更迭的不同样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主题塑造了以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主要代表的精神样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基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创业主题创造了以抗美援朝精神、劳模及英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为主要代表的精神样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基于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改革开放主题形成了以小岗精神、特区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先锋精神等为主要代表的精神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基于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工匠精神等为主要代表的精神样态。

  按照创造主体构建人群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在党带领人民在浴血奋战、艰苦创业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是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特别是革命烈士、先进模范感人至深的牺牲奉献中凝结的。一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以英雄模范人物群体或个人命名,对全体党员、全体人民产生深远影响的高尚精神。如刘胡兰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张秉贵精神、王杰精神、张海迪精神、孔繁森精神、郑培民精神、任长霞精神、牛玉儒精神、杨善洲精神等。这些人物,或视死如归,或顽强拼搏,或忘我奉献,产生了广泛的时代影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也有来自人民群众首创而生成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赢得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胜利,形成一系列感天动地的精神样态。

  按地域(领域)范围构建位序谱系。位序谱系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精神,如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另一类是对某些地区、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又具有示范意义的精神,如老西藏精神、兵团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莫高精神、援外医疗精神等。

  三、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当代价值

  伟大事业造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凝聚伟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我们党永恒的宝贵财富。回望百年历程,眺望未来征程,赓续党的精神谱系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为立党兴党强党、许国报国强国提供丰厚滋养

  党的精神谱系植根于党的奋斗历史,又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党的精神谱系愈益根壮枝繁叶茂的同时,愈益成为动员全党全社会顽强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灯塔,激励全体共产党人一往无前、永不懈怠的精神引擎,成为立党兴党强党、许国报国强国的精神支柱。学习研究党的精神谱系能够从党的红色基因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真谛,能够从精神结晶中接受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性质宗旨的教育洗礼,能够从先烈英雄模范身上感知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等高尚道德风范,不断赓续党的精神血脉、开创新的历史伟业。进入新时代,奋斗新征程,我们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还有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需要应对,党的精神谱系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厚滋养,提供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的根脉所在、灵魂所依、力量所系,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

  (二)极大地丰富民族精神内涵,开辟民族精神新境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理想、智慧、意志、情感、传统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彰显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源泉。百年来,党的精神谱系的创造者、践行者、赓续者,总能根据不同时代要求和历史任务,焕发出不断延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气象。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民族精神最主要的传承者、弘扬者、创新者,决定了民族精神新的发展趋向,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开辟了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三)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加强思想引导、理论辨析,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先辈和英雄们,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反对任何歪曲、抹黑、丑化党的历史和领袖人物、英雄模范人物的错误倾向,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发扬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同形形色色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4]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置身百年大党新起点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神的激励、血脉的赓续尤为重要,也更为迫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始终贯穿党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始终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目标任务、工作方略紧密结合,是党和人民历久弥新、永葆生机活力的宝贵精神财富。奋进新时代,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转化为开新局、谋新篇、勇于担当作为的强大精神力量,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不竭动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续写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华章。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

  [2]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

  [3]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5] 梅黎明.精神永存:中国共产党精神概说(修订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8.

  [6]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7]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21[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0[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10]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

  作者简介:周进(1977—),男,安徽无为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