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欧阳雪梅】全面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作  者
欧阳雪梅
发表/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14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对策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长沙晚报
PDF全文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重大的论断,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是成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前提

  所谓矛盾,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它是一种客观普遍的存在,但主要矛盾是所有矛盾的核心,它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中国共产党善于抓主要矛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制定了正确的革命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国情,对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进一步提炼,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为党和国家谋划全局提供了重要指引。党因此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致力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够快速发展,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理解和一贯坚持密不可分。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问题,是党的一条成功经验。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反映了新时代的新特征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如果从1956年党的八大开始算起,至今已有61年;如果从1981年作出历史决议算起,也有36年了。在这期间,党领导人民努力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加速追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有22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上升至第2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国,货物进出口额居世界第2位,外汇储备为世界第1位。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农村贫困人口减至4335万,贫困发生率为4.5%。中国科技创新步入以跟跑为主转向跟跑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反映了中国科技实力;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中国楼……体现了中国设计生产能力。服务业比重51.6%,消费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4.6%,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正成为享誉世界的“新四大发明”。企业实力增强,2017年世界企业500强中,美国有132家公司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在内,不包括台湾地区)上榜公司109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6.5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2.7%,接近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01%。这表明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这样的表述显然已不合适,如何准确反映我国发展起来以后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中的主要矛盾,需要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他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就是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了我们憧憬更加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同时,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再限于“物质文化需要”,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公平、正义、法治的需要,不仅层次更加丰富多样,而且对需求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但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行业领域和人群收入分配的差距大,如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与老少边疆民族地区尚未脱贫地区的差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距离。国人对外国品牌的旺盛需求体现的则是国内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对我国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一个“变”与两个“不变”反映的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新矛盾新要求新任务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它反映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揭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着力点。新矛盾提出了新任务,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报告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报告生动勾勒出发展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制定了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报告要求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把蓝图和目标变成现实,需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勇于改革创新,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在新征程中解决主要矛盾。迈上发展新征程,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一起来创造美好生活。只有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才能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