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储著武】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概念何时形成

作  者
储著武
发表/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08日
学科分类
理论与方法研究
成果类型
论文
发表/出版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网
PDF全文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见到“哲学社会科学”一词。但是,人们对于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则不甚明了。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考察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概念形成问题,对于深刻认识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践由来,具有十分明确的现实价值意义。

  

  20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四部之学走向终结,新式教育兴起,由此奠定近现代中国学术分科发展的基础。“五四”时期,唯科学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在科学观念日益深入的情况下,人们认识到,科学方法可以用来解决社会与人生问题。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社会科学是拿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用在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上,像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凡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说明的都算是科学”。在这里,陈独秀强调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一切社会人事的学问”,并将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法律学、经济学等纳入社会科学范畴。1920年12月1日,张君劢表示:“凡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访求其主持新说之巨子而罗致之于东方,则一切陈言可以摧陷廓清”。张君劢将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列,认为这三者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经过深入讨论与吸收借鉴国外关于科学分类的思想,我国学界对于科学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三种,哲学属于人文科学;第二种是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将哲学、历史学等都划归到社会科学之中;第三种是将哲学独立出来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这三种分类在时人思想与观念里都有表现。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类。

  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认识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呢?概括地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与上述认识是一致的。1940年1月,毛泽东、张闻天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上都提到社会科学。毛泽东指出:“这支生力军……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不论在哲学方面,在经济学方面,在政治学方面,在军事学方面,在历史学方面,在文学方面,在艺术方面(又不论是戏剧,是电影,是音乐,是雕刻,是绘画),都有了极大发展。”张闻天指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要吸收外国文化的一切优良成果,不论是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哲学的、文艺的。”在这里,毛泽东将哲学纳入到社会科学之中;张闻天则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文艺并列起来。可以看出,毛泽东、张闻天对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与当时思想界的认识是一致的。

  随着革命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论述社会科学时不再限于上述两种认识。1942年,毛泽东指出:“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 此时,毛泽东将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列起来,认为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更高层次东西。1948年,“五一”口号发出以后,召开新政协以及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提上日程。这时,中国共产党对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认识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从科学整体观强调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提出要新中国要构建统一的科学领导体制;二是在处理好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基础上将哲学纳入社会科学之中。比如:1949年5月5日,周恩来在纪念五四运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方面”(2)。 1949年7月14日至17日,中华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召开。这次会议包括哲学、史学、经济、政治、法学等五大学科的代表。在筹备会召开前后,中国社会科学五大学科(哲学、史学、经济、法学、政治)分别成立各自团体。新政协会议召开之际,社会科学主要包括哲学、史学、经济、政治、法学五大学科。1949年9月,中共中央委托陆定一等人起草了一份《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明确要建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统一的领导体制,强调要建立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机构。(3)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奖励优秀的社会科学著作。”这里,《共同纲领》强调的是社会科学概念,没有提及哲学。

  概言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人们对于“哲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是将哲学纳入社会科学的范畴,认为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还有一种认为哲学与社会科学并不一样,二者处于并列地位。中国共产党一度突破以上两种界限的划分,从科学整体观的角度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部分,并强调哲学是统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是根本性的东西。新政协会议期间,中国共产党吸收科学界的意见建议,建立起统一的科学领导体制,将哲学纳入到社会科学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作为整体的“哲学社会科学”概念并没有出现。但是,据此就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哲学社会科学”的术语还没有出现的话,则这个结论又有一些偏颇。《大公报》(香港版)上曾经登载过两则消息:其一是1939年9月26日的“欢迎读者参加新哲学社会科学谈话会”,其二是1939年10月7日的“关于新哲学社会科学谈话会的事”,都说到要成立新哲学社会科学谈话会的设想。这里已经将“哲学社会科学”连用,至于其他地方是否还出现过“哲学社会科学”连用的情况,还需作进一步考证。通过具体语境分析,这里提到的“哲学社会科学”依然是并列关系,不是后来那样意义完整的“哲学社会科学”概念。

  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自此之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开启新的篇章。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在接收原北平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所属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组建第一批研究所,其中包括4个社会科学方面研究所,分别是:近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语言研究所、社会研究所。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五个研究会筹备会也开展过一些活动,并组成联合办事机构——中国社会科学各研究会联合办事处。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为了向苏联学习先进经验,1953年2月—5月,中国科学院派出由19个学科26位科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前往苏联访问。代表团归国后,中国科学院党组在深入总结苏联科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1953年11月19日向中共中央呈交了《关于目前科学院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给中央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中国科学院党组针对社会科学的问题提出要“设法加强社会科学方面的力量”,并建议成立社会科学部等四个学部。1954年1月28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政务院召开第二百零四次政务会议,作《关于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其中也指出要成立社会科学部等四个学部。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会议批准了郭沫若的报告。1954年3月8日,中共中央针对中国科学院党组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同意成立社会科学等四个学部,并表示“应保证相当数量的优秀学生去学习基础科学和社会科学”。直至此时,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在重要文件中使用的还是“社会科学”的概念,并未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随后,中国科学院根据中共中央批示着手成立四个学部,并成立社会科学部等四个学部筹委会。在中国科学院讨论筹建四个学部过程中,一开始使用的也是“社会科学部”的概念。此时,拟成立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包括了经济研究所、考古研究所、语言研究所、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历史研究所第二所、历史研究所第三所以及一个哲学研究所筹备处。

  总体而言,从新中国成立至1954年3月8日中共中央重要批示之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社会科学”的概念,同时将哲学纳入到社会科学之中。

  三

  1955年6月1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举行学部成立大会。会议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部”被广泛提及。与之相应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也正式提出。6月1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学部大会致开幕词,开头即说:“从今天起,中国科学院的四个学部——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哲学社会科学部便正式成立了。”(4) 6月2日,郭沫若在学部成立大会上作报告,再次强调成立哲学社会科学部等四个学部的背景及要求等。同日,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潘梓年代表哲学社会科学部作报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部是领导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各研究所工作的机构,它应当推动全国各方面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5) 同时,潘梓年还提出要有计划地进行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以及组织和扩大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等工作。很显然,在潘梓年的报告中,不仅使用了哲学社会科学部的概念,还使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这二者不同在于前者是指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学术领导机构,而后者则是哲学以及社会科学学科集群的概念。

  学部大会结束后,“哲学社会科学”一词得到了广泛使用。1956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四个学部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报告会。其中,潘梓年代表哲学社会科学部作报告,介绍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情况,并表示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召开之后“我国的科学研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无疑将从此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期”。(6)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彭真等到会,听取报告,毛泽东甚至还提出“今后每月可组织两次这样的科学报告,对大家有好处”。(7) 1956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其中提到“必须大力培养在社会科学各部门和哲学各部门的专家”。(8) 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中南海怀仁堂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强调“哲学和社会科学是极重要的科学部门,所以一定要把工作做好。”(9) 虽然在中共中央文件以及官方讲话中没有正式使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很显然“哲学和社会科学”并用的情况已经很普遍。1956年6月,由中宣部领导,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负责制定的《1956—1967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草案(初稿)》完成。这份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制定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第一份发展规划,在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10)

  以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制的正式创建为标志,“哲学社会科学”概念在中国学界正式形成,且一直延用至今天。可是,问题在于这个概念究竟是由谁最先提出来。目前,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来自于苏联。(11)不可否认,中国科学院建立学部制,与借鉴苏联科学院的学部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如果要说到社会科学部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也来自苏联则不尽然。苏联科学院曾经成立过社会科学部,但并未成立过哲学社会科学部。到中国科学院筹备成立学部时,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部还分为历史学哲学部、经济学法律学部、文学语言学部。同时,苏联在提到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时将三者并列起来,既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又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的指导意义,并未提出过“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这种认识对于中国共产党产生过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上述提到的毛泽东在1940年就有这样的提法,但如果据此就认为这个概念来自苏联,则有点过于武断。

  关于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的情况,历史学家刘大年先生回忆说: 学部已经确定,但究竟应设立几个学部最为合适?那时苏联有8个学部,我们不应照搬。中国科学院是一个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个门类的机构,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当时决定设置4个学部,即数理化学部、生物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社会科学部。这种设置主要是根据这样两种因素划分的:一、学科门类是否接近;二、研究人员及机构等方面的实际状况,这种考虑使各学部在人员和机构等方面力量相当,不至于太多或太少。(12) 这就说明,中国科学院在考虑成立学部时究竟叫什么、设立几个学部等都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定,而不是照搬苏联经验。据此,1955年6月之前,中国科学院针对社会科学的学部命名问题一定有过讨论,最后达成意见是使用“哲学社会科学部”。

  简言之,“哲学社会科学”的概念是中宣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讨论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注释:

    1.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816页。

    2. 周恩来:《科学要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81页。

    3. 《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中国科技史料》2000年第4期。

    4. 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55年)》,1956年,第1页。

    5. 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55年)》,1956年,第41页

    6. 上海市档案馆,档号:A23-2-75-57。

    7.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2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16页。

    8.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42页。

    9.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16页。

    10. 储著武:《1956—1967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的历史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1期。

    11. 宣炳善:《“哲学社会科学”概念的中国语境》,《粤海风》2007年第5期。

    12. 刘大年:《学部的筹建及其历史作用》,《院史资料与研究》199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