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中国社会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ST20220214368284445593.jpg

【学术研讨】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综述会第五次会议暨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在大理召开

作  者
徐轶杰
发表时间
2017年04月26日
活动类型
学术研讨
媒体报道
国史网
创新工程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加强中国当代社会史研

  2017423日—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主办、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综述会第五次会议暨理论与方法研讨会”在大理召开。来自全国十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 

  会议分为综述篇、理论篇、方法篇、实证篇四个专题。综述篇涉及中国社会史、水利史、妇女史等多个议题,对过去一年的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状况、《当代中国史研究》刊发的社会史研究文献、近十年来的中国水利史研究、近年来的新中国妇女史研究和迄今为止的红旗渠研究做了梳理和综述;理论篇对中国社会史学科定位、基本框架、学科发展困境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方法篇论及口述史、集市史、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中国当代环境史、民族社会史研究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研究内容;实证篇中就技术与救灾、卫生与政治、政府规制与书业整顿以及农业技术与乡村社会、洱海源头保护治理的现代意义等几个具体案例进行了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张星星、大理大学副校长段利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社会史研究室主任李文先后致辞。会议开幕式由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长寸云激主持。 

  张星星在致辞中针对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如何推动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服务以及如何坚持用全面的辩证思维加强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作了深入阐述。 

  张星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5·17讲话中特别强调“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从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他认为,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虽然需要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有益的研究方法,以及中国古代社会史、中国近代社会史以及社会学之社会史研究的宝贵经验,但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整体框架来认识和研究中国当代社会史。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才能真正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从而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服务。 

  张星星强调,要坚持以全面的辩证思维加强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社会历史现象极其复杂。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要想穷尽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地方社会史研究,特别要注意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偶然与必然、局部与全局、支流与主流的关系。对地方的、个案的社会史研究,一定要认真下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到科学的认识。否则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是以偏概全、谬之千里。 

  其间,与会学者们还就史学的特性和功能、史学研究与现实关注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史研究与相关学科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当代所社会史研究室副主任姚力提出了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作为其他相关学科“消费者”的命题。李文认为,国家、学界和社会对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有着很大期待,但研究应该注重史学积累,只有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社会史才能从“消费者”走向“生产者”,同时也要注意不要闭门造车,多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优长。南京大学教授李良玉表示,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已经有了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要为当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服务,还应进行拓展,坚持提升其学术性。 

  (徐轶杰)